|
|
Sept 11, 2003 |
一秒再一秒 - The Pancakes
|
上星期六看了 the pancakes 的演唱會. 說 Dejay 天才橫溢, 不是.
說她音樂修養高, 又稱不上. 說她扮野, 但她卻出奇的真. 但因為這次音樂會, 我喜歡了 the pancakes.
The pancakes 在這一兩年內好像紅起來了. 有廣告歌, 出唱片, 又開演唱會. 但好奇怪,
看演唱會的人都大都不是年青人, 或學生哥? 究竟那些人是什麼來路, 真是參不透. 自從 the pancakes 的第一隻
CD, 我已經開始聽了, 但只買了頭兩隻碟, 往後的尚未購入. 第一張專輯 "Les Bonbons Sont Bons",
和第二張專輯"Pancakes can Panick", 不論在錄音和製作方面都 Raw 到出奇. 但卻有一份真, 一份率性.
說回演唱會, Dejay 的表演絕對不似在夾 Band, 雖然她有一隊 Band 幫手演奏 the pancakes
的名曲, 那些 Band 友都不是專業樂師, 應該是 Dejay 的朋友. 她在唱每一首歌前, 都會簡介歌曲的內容, 做個小小的
Intro. 我相信每一首歌對她來說都是朋友, 都有一個作曲的原因在背後. 這令我相信, Dejay
在歌曲中所投入的感情是真的. 在這個年頭, 我們可以找到多少東西是真的? 在聽林夕和 Wyman 的詞, 已經聽到想死的年代,
我選擇了 the pancakes.
只希望 Dejay 不要太紅, 也不要太有野心, 雖然這是個很自私的想法 ... |
|
|
Aug 22, 2003 |
話劇.話劇.話劇
曾幾何時十分沉迷看話劇, 也試過一個暑假, 看了二十多場大大小小的話劇. 真是好好壞壞都看過夠, 就差點沒有參加演出.
想當時最喜愛的演員是謝君豪, 差不多所有香港話劇團的話劇都看過了. 可是, 自從謝君豪離開了香港話劇團後, 意興闌珊了好一會兒,
像是洩了氣的氣球, 往後, 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 最深刻印象始終是法國劇作家尚. 亞努依的雄霸天下, 當中謝君豪飾演亨利二世,
他亦正亦正邪的演技, 看得我如痴如醉.
今年的暑假忽然重拾昔日的趣味, 一口氣的看了多個話劇. 有"金池塘", "長髮幽靈"和"女幹探". 其實三齣話劇都各有不同的取向,
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看法.
"金池塘"
由鍾景輝主演的, 故事講述一退休教授與其老妻在一暑假到金池塘渡假的一段趣事. 起初以為很沉悶, 因為想它是一齣老人片, 可是
King Sir 的演出真是一絕, 輕鬆惹笑, 把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老人對死亡的感受都演繹得十分流暢. 看到了鍾景輝,
使我想起了幾年前他演出過劇作家 Arthur Miller 寫的 "推銷員之死", 它與金池塘一樣也是美國劇作家的作品.
King Sir 這老戲骨所飾演的推銷員, 真是演得入木三分, 不得不佩服他.
其實很多美國的戲劇, 尤其是 50-60年代出品的, 都具有一種大國小民的心態,
描寫主角如何在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掙扎求存. 例如, 七年之癢,
朱門怨婦 (Tennessee Williams) 等等. 有時候, 看看這些戲, 仿如時光倒流的, 回到了惜日的時光,
感覺活像看美國的粵語殘片一樣, 十分有趣. |
|
另一齣香港話劇團的話劇 "長髮幽靈", 是由杜國威編劇的. 故名思意, 是齣以鬼為題材的驚慄喜劇.
在懷舊的調子和黑色幽默包裝下, 長髮幽靈並不是預期中的恐怖. 只是間場時, 在觀眾席中走出一個骷髏骨,
或是從天花吊下來一個假人頭來攪攪氣氛. 雖然是杜國威編劇, 但感覺只是中規中矩. 無甚驚喜, 演員也不是很出色, 普通過普通.
總之, 一句到尾, 悶. |
最後是劇場工作室的作品"女幹探", 一齣具哲學意味的瘋狂喜劇. 故事發生在一個古怪的超現實世界,
幹探社社長 Charliz 接到委託, 誓要找出誰人是在市內肆虐的"狗頭人". 當然狗頭人最後都被找到了,
可是究竟有什麼哲學意味在背後呢, 我卻感受不到. 編劇方面的確是出現了問題, 有些地方略嫌太長氣.
但整齣片最出色的, 要算是人物設計, 絕對充滿著利志達的漫畫影子. 無論在造形,
服裝設計甚至連人名都十分接近利志達的模式. 使我由頭到尾都看得很投入, 像是進入了利志達的真人世界,
看得好不過癮. 這齣算是不錯的了, 但演員要多加磨鍊演技. |
|
我的話劇瘋還未完結, 還有跟隨而來九月份的 "高街攝青鬼", 和 Agatha Christie 的 "十個該死的少年",
相信也會很好看. 我經常說, 話劇表演出來的劇力, 好看過電影多多聲. 況且, 現今以美式特技為主的好來塢電影,
總是感受不到真真正正的戲劇味道.
|
|
July 13, 2003 |
仲夏的回憶 - 中村由利子
<中村由利子>
|
音樂是構成我生活的一個主要元素, 沒有一天是沒有音樂的. 當然, 看到 My Little
World 連續幾次都是介紹音樂都應該知道我的口味了.
今次要講的是一位日本的女作曲家, 中村由利子, 相信沒有太多人認識. 但說到西村由紀江, 可能大家都有些印象. 對了,
中村由利子就是像西村由紀江一樣, 是一位純音樂作曲家和鋼琴家. 由利子的音樂有一種魅力, 一種安定心靈的感覺,
也充滿了仲夏夜的氣氛. 要分類的話, 她應該歸納為 contemporary composer, 或 new age 一類. |
<風之鏡>
|
<時之花束>
|
回說她的音樂, 可以說是日本獨有的, 由編曲, 作曲, 演奏方法都是十分日本化. 然而,
她跟西村由紀江的不同, 是在音樂編排方面, 少了一些 Synthersizer, 多了一些傳統的 cello, violin 和
strings arrangement, 為音樂加添了和諧與感性. |
<絹之薔薇>
|
<In Time>
|
認識中村由利子是從十多年前的一套電影開始 <世紀末暑假>, 她頭的一張大碟, 正好成為了電影的配樂. 電影內既優美, 又神秘的畫面,
配合著感人的音樂, 使人回憶起暑假的味道.
自從她離開了 Sony 後, 她所推出的大碟並不好找, 如果去開日本的話, 記得到唱片舖找一找.
|
|
June 10, 2003 |
Mo Wax - 重生
|
人氣急升, 加上傳媒的催化, James Lavelle, 成為神壇教父式的人物. 續後, 與 A
Bathing Ape 的 Nigo 合作出碟, 又與 Futura 緊密的合作, 使 James 和 他的 Mo Wax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達到了事業的高峰. 少年得志, 他變得恃才傲物, 更與 A&M 達成合作協議. 但物極必反, 尤其是在英國,
升得越高, 就跌得越痛. 傳媒倒戈相向, 一沉百踏, Lavelle 頭頭撞著黑, 與 A&M 的合作又處處受制, 使到 Mo
Wax 不能自由發展. 加上在龐大的財政壓力下, James 埳入經濟危機, 境況堪虞. 各方好友, 落荒而逃. Mo Wax
的名字變成了歷史, 再不能與時並進. |
洗心革面後 Lavelle 再度組合 Unkle, 而 Richard File 就取締了 DJ Shadow 的地位, 組成一對.
六月底會推出新碟, "Never Never Land", 會比 Psyence Fiction 明快一些. 也請到了十分好的樂手, 如
Stone Roses 的 Ian Brown 和 Mani.
經歷了那麼多, Mo Wax 要再創新潮可能不易, 然而, 只有二十九歲的 James, 還有的是青春.
|
|
May 3, 2003 |
偶像的偶像 - Martin Gore
<Martin Gore - Left hand luke and the
beggar boys> |
在流行音樂中, Depeche Mode 絕對是我唯一喜愛的樂隊. 來自英國的 Essex,
已經屹立樂壇 20多年. 其靈魂人物就是作曲人 Martin Gore. 沒有他的創作, Depeche Mode 是不能生存
20年之久. 從 80年代初開始, 以電子音樂為主的新浪漫音樂, 至今Martin 已經製作了12張大碟. 當中不乏流行歌曲,
但總體來說, Depeche Mode 算不上是流行音樂的樂隊, 應該歸於 Alternative 一類.
Depeche Mode 的歷史可算是順風順水, 出了頭幾張細碟, 已經廣為人賞識. 除了在第一張大碟後 Vincent
Clark 離開了樂隊, 迫使 Martin Gore 擔負起作曲人一職外, 對下來的二十個年頭, Depeche Mode 在
Martin 的歌曲下成長, 成為唯一一隊順利由80年代過渡到至今的樂隊. 與他們同期的 Duran Duran, Human
League, OMD, Ultravox 等等都消失了. |
<Depeche Mode Biography>
<Depeche Mode>
|
Depeche Mode 的成功, 或者再廣泛的說, 所有的成功,
都不是偶然的. Depeche Mode 之所以能夠流行20多年, 是因為他們是以音樂為本,
很多的樂隊放了太多的時間在包裝方面, 在形象方面, 音樂卻亳無進步, 久而久之, 當觀眾看膩了, 便無以為繼. 再者
Martin 的音樂取向, 一向都沒有跟潮流, 亦不會因為要 Hit 歌才寫, 也沒有什麼市場計算在內. 我行我素, 就像
Comme des Garcons 的時裝一樣. 也正因如此, 他們都不會被潮流淘汰.
相信 Depeche Mode 所遇到的最大考驗是 1993-94 年的 tour, 長達兩年的世界巡迴演唱會,
把他們的事業推向顛峰, 卻也把他們摧殘了. 事後, Alan Wider 離隊, 主音 Dave Gahan 吸毒,
自殺, 幾乎衷命, 而 Andrew Fletcher 也精神崩潰. 打擊是致命的, Depeche Mode 面臨解散.
幾經辛苦, 才能重組, Ultra大碟要 4年後方能推出. 之後便是 01 年的 Exciter.
Martin 的音樂是感性的, 內容經常圍繞著宗教, 或是信念和性與愛的題材. 而歌詞卻十分含糊,
令聽眾有大量的幻想空間, 可以把自已的體會放在當中思考.
身為 Depeche Mode 的 songwriter, Martin 說過他所寫的歌, 都希望可以用 Depeche
Mode 名義推出, 假如自己出個人大碟也只會是 cover version (唱別人的歌). 到現在, Counterfeit
2 他的第二張個人大碟, 收錄他最喜歡的舊歌, 包括 David Essex, Hank Thompson, David
Bowie, Iggy Pop, Nick Cave, John Lennon 等的歌曲. 他們都是 Martin 的偶像,
也深深的影響著 Depeche Mode 的音樂.
|
<Counterfeit E.P.> |
<Counterfeit 2> |
<Stardust> |
|
|
April 21, 2003 |
Illustration 插畫雙月刊
<Celebration - oil on canvas>
|
寫有關時裝的東西, 都接近兩年了, 有點兒膩. 其實當初 Travelling
Bambi 是希望寫不同的東西, 多元化一點. 可惜人力資源有限, 也沒有太多時間兼顧, 所以遲遲都沒有開始. My
little world 正是想寫一些有關我喜愛的東西. 會像散文一樣, 十分個人化, 可能你們會認同, 也可能不喜歡.
總而言之, 是我生活的點滴. 香港人對於日本雜誌的接受程度很高. 即使看不明白日文, 也沒什麼關係. 反正,
在包裝, 印刷和攝影方面都比香港的精美, 出色. 而且, 日本的雜誌總類繁多, 總有一本是適合你的.
當然, 日本的時裝雜誌是我每月必看的. 但除此之外, 一本有關插畫的雙月刊雜誌 Illustration
也是我的心頭好.
|
|
|
Illustration 的內容, 比起一般有關 design 的雜誌是熱冷門了一些,
也不是在普通的日本雜誌書店可以買到. 其實, Illustration 每期都會介紹日本和外國插畫師的一些新作品,
也有一些技巧和繒畫用品的示範. 對於喜歡繒畫的人來說, 絕對是個寶庫. 然而對一般人來說,
久不久也可以從其他雜誌看到這些插畫師的作品.
自己很喜歡 Fine Art, 而 painting 也是最愛的一項, 比起時裝設計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近年來已經比較少畫畫. |
|
|
可幸的是, 最近東Touch 的記者問我是否可以為第一期的 Knock 作畫, 當然即時答應.
事實為本人的作品從未被雜誌刊登過, 真是忐忑不安了好一會兒. 更大的難度是要在一星期內完成.
一般的油畫要三數星期才會乾, 幸好現今科技發達, 新一代的油畫顏料 Duo 由 Holbein 推出, 可以在 24小時內乾涸.
因此, 用了此顏料, 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希望大家都來買今期的東Touch (Issue 412 - 22 Arp, 03)
一看. |
|